首页 资讯 正文

闪电评论丨石刻生辉映千年 守正创新焕新生

体育正文 3 0

闪电评论丨石刻生辉映千年 守正创新焕新生

闪电评论丨石刻生辉映千年 守正创新焕新生

近日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聚焦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(cí),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(wénmíng)。武氏祠,是我国规模最大(zuìdà)、保存最完整的汉碑(hànbēi)以及汉画像石群,保留着1800多年前,汉代(hàndài)匠人们精心雕琢的石碑、石刻,这些石碑石刻,不仅记录了诸多重大历史文化场景,展现了东汉时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,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、源远流长的生动见证,共同绘就(jiù)了一幅璀璨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。

山东是文化大省、文物大省、非遗大省,做好(zuòhǎo)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责任重大。不止武氏祠,济南市长清区有一座孝堂山,山上的郭氏墓石祠,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内部图像(túxiàng)布局(bùjú)完整有序、外部建筑完好的汉代画像石祠堂。今年,随着片区保护提升利用项目的实施,这处名扬中外(míngyángzhōngwài)的文化遗产焕发(huànfā)出新的活力。

近年来,山东以挖掘呈现“山东文脉”为抓手,加强考古(kǎogǔ)挖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、古籍整理(gǔjízhěnglǐ)编纂、文化记忆(jìyì)记录、文艺精品(jīngpǐn)创作等,摸清山东文化家底,梳理传承发展脉络。这一块块看似冰冷(bīnglěng)的石头和一道道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斧痕,无时无刻(wúshíwúkè)不在展示着“活”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,充分体现了中国悠久历史的连续性和中国文化突出的创新性。

创新形式,让文物“火”起来,数字(shùzì)赋能,让文物“活”起来。走进孝堂山(shān)郭氏墓石祠(cí)的(de)综合数字化互动体验厅,55英寸OLED透明屏(píng)将特制的石祠画像释读画面悬浮在空中(kōngzhōng),游客仿佛穿越回了2000年前。发光的金边动态勾勒出画像细节,配合语音阐释,科技感十足的三维特效展示,将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中诸多的“中国之最”在游客眼前依次展开。展示中心还沿墙(yánqiáng)设置了镜面装置,延伸空间并反射数字画面,形成奇幻的石壁画像世界。

历史文化(wénhuà)(wénhuà)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,也(yě)深刻影响着当下(dāngxià)和未来。为挖掘文化价值,讲好文物故事,近年来,嘉祥县争取专项资金1700多万元,陆续实施保护性(bǎohùxìng)设施修缮(xiūshàn)、石刻本体保护、前期(qiánqī)勘察研究项目等系列文物保护工程。采取一石一方案(fāngàn),多措并举还原石刻画像原貌。同时,为唤起珍藏文物的活力和吸引力,当地还规划建设武氏墓群石刻数字化博物馆,打造汉文化研学基地(jīdì),加大力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。“曾庙—武氏祠—大学书院—非遗展厅”等传统文化研学游,让游客全方位体验嘉祥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,从“看景观”转向“深体验”。

坚持保护第一,坚持最小干预原则,是文化遗产(wénhuàyíchǎn)工作的立足点、出发点。日前,山东11部门联合(liánhé)印发(yìnfā)《关于加强(jiāqiáng)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若干措施》,从加强党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领导、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、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、深入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、扩大文化遗产传播交流、强化文化遗产工作支持保障等6个方面(fāngmiàn)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具体要求(yāoqiú)与务实举措。

源浚者流长,根深者叶茂。山东正以务实的(de)举措和(hé)创新的方法,更科学更高效地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,让其跨越千年,绽放(zhànfàng)新的时代光彩。(文/陈自强)

闪电评论丨石刻生辉映千年 守正创新焕新生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